健康的皮肤应该是红润而富有光泽,光滑细嫩,柔软而富有弹性 微含水分,呈弱酸性,没有瑕疵和皮肤病。皮肤是人体的面积最大器官,成人皮肤面积为 1.5~2平方米左右,其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5%,厚度为0.5~4 毫米。身体各部位的皮肤厚度不尽相同,眼睑处皮肤最薄,比较嫩;手掌、足底处皮肤最厚。
皮肤的组成
1, 表皮 - 是最外层皮肤,覆盖全身,有保护作用。平均厚度为0.07—2 毫米。表皮无血管, 但有许多细小的神经末梢, 感知外界刺激, 产生触觉、痛觉、压力觉、温觉、冷觉等感觉。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五层:角质层、透明层、颗粒层、棘层、基底层。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。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,它不断产生新细胞,并逐渐向皮肤表层推移,变成各层细胞,最后变成死细胞,以皮屑的方式脱落。从一个基底细胞产生, 到最后变成皮屑脱落大约需要28天。
(1)角质层 是表皮的最外层,由4-8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。它的厚薄对人的肤色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。过厚会使皮肤看上去发黄无光泽。皮肤有一定的吸收能力,角质越厚, 皮肤吸收能力越差。
(2)透明层 位于角质层下,只有手掌、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。透明层由2-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,呈无色透明状,光线可以透过。
(3) 颗粒层 位于透明层之下,由2-4层菱形细胞构成。这些细胞几乎接近死亡,正要蜕变成角化细胞。细胞内含有细小颗粒状物,有折射光线作用,可以减少此外线射入体内。
(4)棘层 位于颗粒屋下, 由4-8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构成,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,细胞之间的棘突相连, 细胞间隙中有组织液,为细胞提供营养。
(5) 基底层 位于棘层之下,是表皮的最下层,与真皮波浪式相接,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构成。基底细胞直接从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吸收营养,具有分裂繁殖能力,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。当皮肤受外伤时,如果基底细胞末遭破坏,经一段时间,皮肤可以完全恢复正常,而不留下疤痕;黑色素细胞有分泌黑色素颗粒的功能,它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,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深层组织。紫外线越强,黑色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颗粒越多,人的肤色的深浅是由皮肤中含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的。
2, 真皮 - 位于表皮之下,与表皮呈波浪状牢固相连。其厚度约为表皮的10倍。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、细胞和基质构成,并含有丰富的血管、淋巴管、神经、腺体、立毛肌等。真皮中的纤维结缔组织有三种:胶原纤维、弹力纤维、网状纤维。它们使皮肤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。其中胶原纤维具有一定的绅缩性,起抗牵拉作用,弹力纤维有较好的弹性,可使牵拉后的胶原纤维恢复原状。如果真皮中上述三种纤维减少,皮肤的弹性、韧性下降,就容易是生皱纹。真皮层含水量占全部皮肤组织的60%,若低于60%时,皮肤会呈现干燥、起皱纹等缺水状态。
3, 皮下组织 - 皮下组织位于皮肤的最深层,其厚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。主要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,含有丰富的血管、淋巴管、神经、汗腺和深部毛囊等。皮下脂肪有保温防寒、缓冲外力、保护皮肤等作用,脂肪细胞被分解后还可以释放能量,供人体活动需要。
4, 皮肤附属器 - 皮肤附属器有皮脂腺、汗腺、毛发、爪甲。皮脂腺可分泌皮脂,经导管进入毛囊,再经毛孔排到皮肤表面。皮脂与皮肤表面的汗液混合,形成乳化皮脂膜,可以滋润皮肤、毛发,防止皮肤水分蒸发 皮肤呈弱酸性,有一定的抑菌、杀菌作用。
皮肤的种类
中性皮肤 - 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前的少女。皮脂分泌量适中,皮肤既不干也不油,红润细腻,富有弹性,毛孔较小,对外界刺激不敏感。PH值为5-5.6。
干性皮肤 - 白皙,毛孔细小而不明显。皮脂分泌量少,皮肤比较干燥,容易生细小皱纹。毛细血管表浅,易破裂,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。干性皮肤可分缺水和缺油两种。缺水多见于35岁以上及老年人;缺油多见于年轻人。PH值为4.5-5。
油性皮肤 - 肤色较深,毛孔粗大,皮脂分泌量多,不易起皱,对外界刺激不敏感。易生粉刺、痤疮, 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年轻人。PH值为5.6-6.6。
混合性皮肤- 在面部T型区(前额、鼻、口周、下巴)呈油性状态,眼部及两颊呈干性状态。多见于25-35岁年龄的人。
敏感性皮肤 - 可见于上述各种皮肤,其皮肤较薄,对外界刺激很敏感。
痤疮皮肤
痤疮又称青春痘、壮疙瘩等,是青年人常发生的一种皮肤问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约30-35岁以后,大部分人可以自愈。
粉刺 - 是痤疮最初的皮疹。它有两种:黑头粉刺、白头粉刺:
(1) 黑头粉刺又称黑头、开放性粉刺:皮脂腺分泌皮脂过多,不能排出,积于毛囊内,毛囊口处的皮脂与灰尘、角化死细胞混合, 凝成小脂栓, 形成黑头粉刺。
(2) 白头粉刺又称白头、闭合性粉刺:毛囊口被角质层覆盖,皮脂不能排出,积于毛囊内,与角化细胞混合,结成硬块,形成白头粉刺。
痤疮病因比较复杂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雄性激素分泌过盛:雄性激素可使皮脂腺肥大,皮脂分泌增多,并可使毛囊壁角化。毛孔堵塞, 皮脂瘀于毛囊内形成粉刺。毛囊内存有痤疮杆菌,在缺氧和营养丰富环境中大量繁殖,引起毛囊发炎, 形成痤疮。
与消化功能有关:过食甜食、油腻性食物、辛辣刺激性食物,使消化功能紊乱,大便不畅,毒素不能及时排出。
与月经期有关:月经前后,雄性激素水平升高,引起痤疮。
内分泌失调:长期内服或外用激素,引起痤疮。
与遗传有关:皮肤类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,油性皮肤易生痤疮。